壓鑄件的缺陷
壓鑄件的缺陷
流痕
其他名稱:條紋。
特征:鑄件表面上呈現與金屬液流動方向相一致的,用手感覺得出的局部下陷光滑紋路。此缺陷無發展方向,用拋光法能去除。
產生原因:1、兩股金屬流不同步充滿型腔而留下的痕跡。2、模具溫度低,如鋅合金模溫低于150℃,鋁合金模溫低于180℃,都易產生這類缺陷。3、填充速度太高。4、涂料用量過多。
排除措施:1、調整內澆口截面積或位置。2、調整模具溫度,增大溢流槽。3、適當調整填充速度以改變金屬液填充型腔的流態。4、涂料使用薄而均勻。
冷隔水紋
其他名稱:冷接(對接),水紋。
特征:溫度較低的金屬流互相對接但未熔合而出現的縫隙,呈不規則的線形,有穿透的和不穿透的兩種,在外力的作用下有發展的趨勢。
產生原因:1、金屬液澆注溫度低或模具溫度低。2、合金成分不符合標準,流動性差。3、金屬液分股填充,熔合不良。4、澆口不合理,流程太長。5、填充速度低或排氣不良。6、比壓偏低。
排除措施:1、適當提高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2、改變合金成分,提高流動性。3、改進澆注系統,加大內澆口速度,改善填充條件。4、改善排溢條件,增大溢流量。5、提高壓射速度,改善排氣條件。6、提高比壓。
擦傷
其他名稱:拉力、拉痕、粘模傷痕。
特征:順著脫模方向,由于金屬粘附,模具制造斜度太小而造成鑄件表面的拉傷痕跡,嚴重時成為拉傷面。
產生原因:1、型芯、型壁的鑄造斜度太小或出現倒斜度。2、型芯、型壁有壓傷痕。3、合金粘附模具。4、鑄件頂出偏斜,或型芯軸線偏斜。5、型壁表面粗糙。6、涂料常噴涂不到。7、鋁合金中含鐵量低于0.6%。
排除措施:1、修正模具,保證制造斜度。2、打光壓痕。3、合理設計澆注系統,避免金屬流對沖型芯、型壁,適當降低填充速度。4、修正模具結構。5、打光表面。6、涂料用量薄而均勻,不能漏噴涂料。7、適當增加含鐵量至0.6~0.8%。
凹陷
其他名稱:縮凹、縮陷、憋氣、塌邊。
特征:鑄件平滑表面上出現的凹癟的部分,其表面呈自然冷卻狀態。
產生原因:1、鑄件結構設計不合理,有局部厚實部位,產生熱節。2、合金收縮率大。3、內澆口截面積太小。4、比壓低。5、模具溫度太高。
排除措施:1、改善鑄件結構,使壁厚稍為均勻,厚薄相差較大的連接處應逐步緩和過渡,消除熱節。2、選擇收縮率小的合金。3、正確設置澆注系統,適當加大內澆口的截面積。4、增大壓射力。5、適當調整模具熱平衡條件,采用溫控裝置以及冷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