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溫淬火組織
等溫淬火組織
馬氏體 貝氏體復相(BT/M)熱處理是提高材料強韌性的重要途徑。鋼的中溫轉變曲線以270℃為界分為上下兩部分,在330℃和240℃分別出現兩個鼻尖,在270℃以上等溫,形成上貝氏體;在270℃以下等溫,形成下貝氏體。
試驗指出:在胞點以上于270℃等溫28min形成體積分數為20%左右的下貝氏體時,強韌性較好。在240℃等溫時,沿晶界形成下貝氏體針,強韌性下降。Ms點以下在180℃等溫60min,強韌性最好。此時,先形成少量馬氏體,促發下貝氏體的形成。下圖是65Nb鋼經1150℃加熱奧氏體化后,于270℃等溫280min后的下貝氏體一馬氏體復合組織。
圖中黑色長針是下貝氏體.分布極不均勻,圖中間有一條碳化物偏析帶,帶中碳化物呈點狀分布,帶的中心有一條共晶碳化物的鏈。原材料中碳化物呈點狀,易溶于奧氏體,因此帶內基體合金元素含量較高(與GCr15鋼不同,GCr15鋼中碳化物偏析帶內的粒狀碳化物顆粒較粗。不易溶于奧氏體中,因此帶內基體合金元素含量較低),下貝氏體孕育期較長。所以偏析帶內下貝氏體數量較少;疑w是馬氏體+殘留奧氏體+碳化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