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心可鍛鑄鐵
黑心可鍛鑄鐵
黑心可鍛鑄鐵,由美國人S.博伊登于1826年在引進制造白心可鍛鑄鐵工藝的基礎上
發展而成。將碳、硅含量較低的白口鑄鐵放在中性介質中進行石墨化處理后,在
850~950℃溫度下保持幾十小時,爐內冷卻至720~740℃再保溫十幾小時,最后得
到鐵素體基體和團絮狀石墨的鐵素體黑心可鍛鑄鐵;或在850~950℃下保溫十幾小
時后出爐,空氣中冷卻,得到珠光體基體和團絮狀石墨的珠光體黑心可鍛鑄鐵。性
能和用途可鍛鑄鐵中石墨呈團絮狀,含量較少,應力集中現象不太顯著,對鑄鐵的
有效負荷面積減小不多,抗拉強度可達300~700兆帕,延伸率可達2~12%,切削加
工性能、抗氧化生長性能和耐蝕性能良好?慑戣T鐵鑄態組織為白口,鐵水流動性
較差,容易產生縮孔,熱裂傾向較大,所以一般只適用于形狀不太復雜的鑄件。此
外由于退火時間隨壁厚加大而延長,同時過厚的鑄件中心部分難達到完全退火,因
此白心可鍛鑄鐵件的壁厚一般不超過12毫米,黑心可鍛鑄鐵壁厚不超過25毫米。鐵
素體可鍛鑄鐵廣泛用于汽車、拖拉機的輪圈、差速器殼和底盤零件,機床附件中的
扳手,輸電線路中的瓷瓶鐵帽、線夾、碗頭排板,紡織機械中的粗紡機和印花機盤
頭以及水油管道中的彎頭、三通、接頭、中壓閥門等。珠光體可鍛鑄鐵用于氣閥搖
桿、加煤機零件、高壓接頭閥體和汽車工業撥叉、差動齒輪箱等。白心可鍛鑄鐵用
于汽車零件吊架、駕駛盤柱叉肩、紡織機零件等。發展可鍛鑄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鑄態穩定碳化物,鑄件中不出現游離石墨片,縮短退火時間以提高機械性能和使用
性能等方面。此外,鑄件厚度和重量限制范圍有所擴大,現代已生產出壁厚2~80
毫米或重達150千克的可鍛鑄鐵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