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鍛鑄鐵發展歷史
可鍛鑄鐵發展歷史
筒史中國是生產可鍛鑄鐵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早在戰國初期就出現了用熱處理方法使白口鑄鐵中與鐵化合的碳成為石墨析出而獲得了韌性鑄鐵的工藝。在河南洛陽出土的戰國初期經退火表面脫碳的鋼面白口鐵錛,是當時已有退火操作的-例。在這基礎上延長退火時間就可以生產韌性(可鍛)鑄鐵。這-發明使鑄鐵在當時得以大量、廣泛用于軍事和農業生產!睹献印酚涊d了孟軻(約公元前390~305年)的話“許子以鐵耕乎?”反映了公元前4世紀鑄鐵農具正在推廣。公元1720~1722年,法國人雷奧米爾(Reaumur)發明了后來被通常稱為“歐洲法”(Procede europeen)的白心可鍛鑄鐵生產方法。1982年美國人塞斯博登(SethBoyden)通過偶然的熱處理,把白口鑄鐵中的Fe3C進行了分解,使之析出團絮狀石墨+金屬基體(鐵索體或珠光體)。他當時得到的可鍛鑄鐵是鐵素體基體的。這種方法通常稱為“美國法”(黑心可鍛鑄鐵)。 |